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林泉高致
收起左侧

历史的回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5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毅兄好藏品!
发表于 2010-3-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不留行兄應該也是同樣會喜歡這件的頸部扭轉力度感。
阿毅 发表于 2010-3-4 12:52

既然被点名了从命就是了
阿毅君最近所上的这两个白芙蓉性老色纯
到此地主要的是探讨和交流个人对工艺的理解和喜好,所以尽管这个问题始终是我的痼疾和软肋但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抛砖引玉’....
就事论事,就石论石,我感觉这两件仿古【?】工艺皆非尽如人意,相比而言这件还不如林平【?】的哪一件。
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就无法用专业语言来表述。索性袖筒里插擀面杖---直来直去---大白话伺候:
1.林平的那件神与型与原作【?】大致近似已属不易【初期作品?】。
但是在关键部位的把握无论是形体还是力度总有些随意和不硬朗的缺憾。
如果能把这两件作品同一面剪裁下来放在同一帖中直观对比,应该比我这些毫无章法的胡咧咧效果更好。
简而言之,我感觉原作更灵动,更威猛,更活....语言匮乏了
2.第二件作品问题较多。
主要是我手里类似的东西太多了【3,40件都打不住】,没事就琢麽怎么改工原因,所以见到您的这个物件倍感亲切。
可能是由于受石头所限和惜石心里共同影响【当然也不排除雕刻者自身功力问题】,这类的兽钮都有一个通病---布局局促,造型别扭,比例失调,成像乖张。
注重兽钮的头部和眼睛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表现的是一只整兽---不管是以何种姿态---顾头不顾尾【身】恐怕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试想,一个扭曲变形又疲软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双目如电的威猛兽头,看上去是想哭呢还是想笑,还是令人哭笑不得...进而感到悲哀....愤怒...无奈....
估计‘暴殄天物’这个词就是在这种情绪里诞生的。
兽钮这门艺术走到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是否已走到尽头,而是如何真正的继承和传承。随意臆造和卡通西化是传统兽钮工艺的时下劲敌,哗众取宠和急功近利是破坏传统文化致命动因,不学无术和崇洋媚外则是手拿刻刀诸君时刻要警惕的逆流思潮。
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给楼主敬礼
给阿毅君敬礼
鼓着勇气拽出块砖头,引不出‘玉’来引出砖头也好....
唐突之处见谅...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5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82# 王不留行


就着王兄的板转,我再扔一破瓦片。乱喷一下,全当饭后谈资。
我认为就兽钮而言,应该分两类看待:
一类是实用性导向的,也是其的原始用途,即寿山石的兽钮的第一功能是印章的“把手”。所以雕刻者首要考虑的方便印者使用,兽钮要雕的瓷实,敦厚,多用曲线表现,避免过多棱角,使印者方便用力。
另一类是艺术性导向的,这一类的出现得益于寿山文化的推广,即藏家由原来单一文人群体扩大到社会各阶层的芸芸大众。这时,由于审美角度的改变,所以原来仅仅实用的“美”已不能满足大家审“美”。原有的第一属性已由使用转变为艺术。综合来说这是一种进步,社会多元化的一种体现,这也是艺术进步的原动力。
所以藏家也就分为藏印,藏石或间或有之的,而玩家也可分为动手型,动眼型或两者皆动型。
个人拙见,图个乐子!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樓跟59樓的石圖並非弟之藏品,而是弟這一兩年來蒐集到的資料,作為收藏對比之用,只是它們是否是臨摹原件,還是也是後人臨摹清工之作,就不可考了。
阿毅 发表于 2010-3-3 21:08

冰天雪地的聪明
发表于 2010-3-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風逍逍 于 2010-3-6 17:29 编辑
冰天雪地的聪明
新人好古 发表于 2010-3-6 10:08

哈~!記得以前也有跟阿古哥介紹過。
從照片上看來,石頭跟刀痕的確少了該有的歷史風化特徵。所以對於是否為清代原件弟也是存疑無法肯定的。這點也請有經驗的前輩指點一二了。不過弟個人還是認為自己的藏品較有韻味~
发表于 2010-3-7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0-3-10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開臉風格及吻部特徵符合林平早期作品特色
阿毅 发表于 2010-3-4 20:58

发表于 2010-3-2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6-1 0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