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肚草堂
收起左侧

外國雕塑 - 法國梵爾賽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風逍逍 于 2009-1-21 00:42 发表



草堂兄:
兄这一席简言,字字珠玑,句句珍贵!说到了逍逍内心处。
神显气韵,自然为本,容貌传神。比例精到,型位立体,构造形态。这确实是中西神形之差,很深刻,很精辟!!!

再说及中外艺者之修为,老 ...

记得央视10套“人物”栏目,曾介绍一位英国学者,潜心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绘画,颠覆了流行数百年的传统观念:画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光源来定投影,而是采用类似照相机暗箱原理来成像,所以,许多经典名画看起来是反面映像,左边的转到了右边。
这似乎揭示了艺术反映论的渊源,反映即与镜子照像一样。
中国的绘画传统却是“度物象而取其真”,讲究传神写照,气韵生动。
这种不同艺术传统的对照,并不在于东西艺术的一较高下,优劣,正如草堂兄所说,要旨在于引起大家的研讨和思考~
发表于 2009-1-2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雕艺人是不是从中学习点什么呢?
好帖,谢草堂兄分享
发表于 2009-1-2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21 09:57 发表

记得央视10套“人物”栏目,曾介绍一位英国学者,潜心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绘画,颠覆了流行数百年的传统观念:画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光源来定投影,而是采用类似照相机暗箱原理来成像,所以,许多经典名画看起来是反面映像,左边的转到了右边。
这似乎揭示了艺术反映论的渊源,反映即与镜子照像一样。
中国的绘画传统却是“度物象而取其真”,讲究传神写照,气韵生动。
这种不同艺术传统的对照,并不在于东西艺术的一较高下,优劣,正如草堂兄所说,要旨在于引起大家的研讨和思考~


林泉兄说的好,这个问题曾和千版谈论的很深。。。不敢说我的理解深度有多少,起码是聊到了深夜3点多。。。。

详细暗箱成影和人的视网膜晶体成影是一致的,从禅的理解,这也有庄周梦蝶之妙!

寻找到了最本质,即是超越一切表面印象。事事皆如此!



[ 本帖最后由 風逍逍 于 2009-1-21 20:16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21 09:57 发表

记得央视10套“人物”栏目,曾介绍一位英国学者,潜心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绘画,颠覆了流行数百年的传统观念:画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光源来定投影,而是采用类似照相机暗箱原理来成像,所以,许多经典名画看起来 ...



除了打燈光攝影/拍攝, 會有一點以上的人為光源外, 大自然中只存在一點光源, 亦即攝影的主光. 在繪畫中,光源至為重要, 有些中國畫家雖然知道陰陽向背的奧妙, 要用國畫顏料、水墨畫出來卻非艱難, 除了一些天才畫家, 領悟了奧秘,能畫出具有立體感的畫作外, 一般的中國畫都是極為平板的; 而外國畫加所用的油彩/水彩是可以層層疊加, 可以很容易掌握和畫出陰影與對比,因此外國的畫家, 除了接受較為系統的技巧訓練外, 亦在顏料用色上有了極大優勢, 可以同一幅畫繪畫出數由相同的畫作.   

這一點足以令中外畫家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在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中, 西洋畫雖然色彩和立體感很吸引, 但是作品缺乏靈氣,流於板滯, 有形而無神.  在外國人的審美眼光中, 工筆畫是平面圖, 比西洋畫更板滯, 像草稿一樣; 寫意的往往流於草率, 說好聽一點是印象派, 其實水與墨攪得一塌糊塗, 有些畫家連墨的五色也分不到, 更別說取神遺貌.

因此中國畫與武術一樣是博大精深, 大太極拳有十年不出門之語, 書畫也是相同. 而西洋畫如西洋拳、空手道, 學習三兩年便有小成.  兩者相比, 一為速成而難布進境, 一為慢慢累積而往後越佳.  

壽山石雕新一輩的技師, 學習了西方雕塑、繪畫理論, 對於比例、光源等有了深徹的認識, 融合了中國傳統的雕刻理論、技藝, 形成了新一代的雕刻風格.  這是值得慶賀之事,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他們沒有掌握到中國取神遺貌中的「神韻」, 沒有做到「形神俱備」, 希望有志於壽山石雕刻的朋友注意這一要訣.   

一肚草堂
2009-01-2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肚草堂 于 2009-1-21 13:37 发表



壽山石雕新一輩的技師, 學習了西方雕塑、繪畫理論, 對於比例、光源等有了深徹的認識, 融合了中國傳統的雕刻理論、技藝, 形成了新一代的雕刻風格.  這是值得慶賀之事,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他們沒有掌握到中國取神遺貌中的「神韻」, 沒有做到「形神俱備」, 希望有志於壽山石雕刻的朋友注意這一要訣.


草堂兄的最后回贴,最后一句总是最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肚草堂 于 2009-1-21 00:29 发表
法國梵爾賽宮建築物外雕像.

一肚草堂
2009-01-21


還漏了這一件.

一肚草堂
2009-01-21
法國梵爾賽宮建築物石像-B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肚草堂 于 2009-1-21 01:37 发表
梵爾賽宮內的雕塑, 可惜在拍攝開始時, 相機電量不足及不可開閃光燈, 中途兩部相機的電池用完了, 只能用手機拍攝.  室內光線不足, 很難拍攝清晰, 雖用PHOTOSHOP 修正, 部份照片仍是很差.  

一肚草堂
2009-01-21



當然是偶有佳作 -- 光線充足的.   

一肚草堂
2009-01-21

[ 本帖最后由 一肚草堂 于 2009-1-21 22:06 编辑 ]
法國梵爾賽宮內石像-C2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5-31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