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空界
收起左侧

中国美术馆国画精品-不断上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雷起蛰龙
作者: 袁江
创作年代:1730
规格:134×50.5cm
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袁江,生卒年不详。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雍正年间曾在宫廷作画,供奉养心殿。他善画山水、楼阁,是清代界画能手,亦作花鸟。早年学习仇英,又继承了宋代画院的风格,山水宗阎次平,楼阁宗郭忠恕。所作多青绿山水,工致异常,与其精密的界画相配合,十分协调。他的界画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加强了生活气息的描绘,笔法工整,设色艳丽,风格富丽堂皇,在当时被推为第一。但由于清初“四王”画派风靡一时,所以画史上对他的记载不多。
    此图是画家非常有代表性的山水界画作品。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春雷隆隆,风雨欲来的景致。近景斜坡楼台,中景江连巨石,远景塔院飘渺,天空中墨色浓淡的变化,似夹杂雷声的乌云从远处飘至。淡粉与青绿的搭配点明了节气,柳枝随风飘起,江中水纹泛起涟漪,楼阁中的人们向外张望,渔家正努力摇撸,这一切都仿佛诉说着这场风雨的突然,更表现出画家观察和描绘的细致入微。
ZoomImage.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白芍药图
作者: 华嵒
创作年代:1731
规格:94×97.3cm
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华嵒(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福建上杭人。出身于造纸工匠家庭,据说他青年时曾为景德镇绘过瓷画。长期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工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写生动物尤佳。画法远师马和之,近受陈洪绶、恽寿平影响。重视写生,创造力强,构思新颖,喜用粗笔、渴笔,半工半写,线条含蓄,如棉里针,画面简练,形象生动,风格清新、俊逸。诗书亦佳,有“三绝”之称。著有《离垢集》等。

    此图以工笔绘红白芍药两株,刻画细致入微。先以墨笔勾勒轮廓,后用色渲染,着重表现叶的阴阳相背、变化多端和芍药花开的不同形态,或盛放,或半放,或昂首,或低头,皆生意盎然。设色细洁光润,雅致清丽,精巧传神,有自然之态,又似仕女般仪态万千,娴雅有度。
200904_hy_hbsyt.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殿纳凉图
作者: 袁耀
创作年代:1747
规格:123.9×159cm
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袁耀,生卒年不详。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画家袁江之子,父子皆为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画家,以山水楼阁界画独树一帜。早年在家乡扬州作画,与山西盐商颇多交往,后北上晋地,晚年仍回扬州。约生于康熙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后,擅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花鸟亦佳。
    此画是一幅优秀的山水界画作品。画家以宽阔的胸怀和超越的想象力,描绘出华丽严整的宫殿与雄伟而富有动感的山水融合的景象。构图巧妙,场面宏大,设色讲究,局部精细入微。画面上远处山峦,兀立隐现,宛如仙境;近处重楼叠阁、廊腰亭桥描绘极尽精细之能事。人物刻画笔致细腻,生动入微。亭台楼阁用青绿敷色,鲜艳浓重;山石树木则用水墨,略施淡彩。画面主次分明,整体则气势宏大,局部则各显精神。
    画面右上方题“拟杨柳风多水殿凉句。丁卯仲春,邗上袁耀”,钤“袁耀之印”。
200904_yy_sdnlt.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莲鹭图
作者: 黄慎
创作年代:1757
规格:186.3×109.2cm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华嵒(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福建上杭人。出身于造纸工匠家庭,据说他青年时曾为景德镇绘过瓷画。长期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工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写生动物尤佳。画法远师马和之,近受陈洪绶、恽寿平影响。重视写生,创造力强,构思新颖,喜用粗笔、渴笔,半工半写,线条含蓄,如棉里针,画面简练,形象生动,风格清新、俊逸。诗书亦佳,有“三绝”之称。著有《离垢集》等。

    莲鹭图,是黄慎的花鸟画大作,此图写水塘边荷花丛中两三鹭鸶觅食小景。虽是小景,但气势很大,数枝荷花作三组,中通外直,劲拔挺立,荷叶饱笔湿墨,浓重写出,酣畅淋漓,挥洒自如。右边大叶施以淡墨,下面衬以败叶两片,一叶干笔横扫,一叶轻染淡赭。荷花狂草勾出轮廓,生机灵动。菡萏露角,莲蓬出头。三只鹭鸶均从荷丛之后露出,两侧一正,悠闲自在。左上方画家长题,从署款可知此画作于作者71岁。
ZoomImage.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色梅花图
作者: 金农
创作年代:1760
规格:129.5×56.3cm
材质:纸本水墨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别号金吉金、百二砚田富翁、三朝老民、苏伐罗吉苏伐罗等二十余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扬州八怪”之一,平生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一说未被录取)而返。好游历,曾先后至齐、鲁、燕、赵、晋、楚、粤诸地,终无所遇后久居扬州,以卖诗文书画为生。五十岁以后始作画,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不求形似,布局构图别有古拙天真之趣,长于题咏,书法取法天发神谶碑,国山碑,自创一格被称为“漆书”。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

    八怪中,无人不善花卉,他们在传统题材的描绘中丰富了新的内容,不但将平凡景物引入画面,而且能超前人窠臼,于“四君子”画别出心裁。金农曾比较研究过同是画梅好手的汪士慎和高翔的梅花,此画老干新枝取不疏不繁之间,繁花密萼,清俊秀雅。润笔淡墨画干,浓墨点苔,风姿奇崛,柔中藏健。双色花朵,一用圈梅法,一用点染法,千花万蕊,管领冷香,自有清高绝俗、幽独孤傲的情调。从落款可知此画作于金农七十四岁时。钤印两方,朱文“金氏寿门”、朱文“邓拓珍藏”,此画由邓拓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ZoomImage.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云阁图
作者: 潘恭寿
创作年代:1781
规格:58.5×31.5cm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潘恭寿(1741-1794),字慎夫,号莲巢,丹徒人(今江苏镇江),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竹石,尤擅临摹古迹,与张夕奄、顾鹤庆等并称为“丹徒派”,著有《丘仙境舍集》。
    此图名为《烟云阁》,实乃纪述一次文人墨客间的雅集。由郭霁堂发起,相约高云、王文治等同道于辛丑年某一冬日会于烟云阁,登高作句,吟诗赋词,佳兴风流。次日,潘莲巢以图纪胜,作此画作并自题诗一首,曰:“秉戒王居士,能诗郭舍人 ,琳宫启高阁,兰佩下郡真,海色偏宜晚,梅心欲酿春,笋香沾坐处,独感二毛新。”诗后作跋语。全诗巧妙把朋友之名嵌入,又延伸了画意,有感于此,三位朋友也相与步韵以和,并由常为潘恭寿作题的王文治录于诗塘。此画传至后人顾皋民手中,被友人许鹤巢看到,大为欣赏,当即依韵旁补一诗并邀顾同作。于是有了先后六人同一韵脚的诗文书法与绘画的同辉共耀。亦觞亦咏,亦书亦画,往来相和可比兰亭之会。所以欣赏此画可睹前人文采雅兴。画面构图别致,两三人沿山径拾级而上,烟云阁掩映于木石之间,阁中四人闲雅相对,恍如世外仙人。画面笔墨清润,饶有古意。署年辛丑,可证此画作于1781年。
ZoomImage.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红图
作者: 任熊
创作年代:1855
规格:120×52.5cm
材质:绢本水墨设色
任熊(1823-1857),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
    《四红图》取材唐人传奇,“四红”分别指红线、红绡、红佛、红娘四女,因各人姓名都含一红字,故并称“四红”。
    红线,故事为魏国节度使田承嗣欲吞并潞州节度使薛嵩之地,薛侍女红线有剑术,自告奋勇,前往田处刺探,盗田金盒而返,田遣兵追之,为红线所败。红献盒于薛,薛乃修函附盒还于田。田惊,知薛有强将,非敌手,乃与薛修好。
    红佛故事,又为风尘三侠。说隋末越国公杨素在隋炀帝杨广出游扬州时奉命留守京城,三原布衣李靖往见。杨喜其才,留用。杨府歌姬张凌华(红佛)慕李往奔,结为夫妻并同逃走。路遇虬髯客张仲坚,彼此订交,同往太原访李世民,李靖决心留下辅佐,张以家资相赠,后浪迹天涯。
    红绡故事,又名“盗红绡”,又叫“昆仑奴”,说一大员家中歌姬红绡,为一后生崔云侍宴时,产生爱慕之情,临别以手势暗约。崔生回去后不明白含义,家中昆仑奴以智慧解破红绡手势,并帮助崔生从府中盗出红绡。
    红娘,出自《西厢记》,故事讲述红娘帮助张生和崔莺莺结成百年之好,已为人熟知
ZoomImage.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岩吟诗
作者: 任伯年
创作年代:1860
规格:30×33.8cm
材质:
200710_rbn_zyys.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竹下弹琴
作者: 任伯年
创作年代:1860
规格:29.9×33.7cm
材质:
200710_rbn_zxtq.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消夏
作者: 任伯年
创作年代:1860
规格:26.8×27.2cm
材质:
200710_rbn_zlxx.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5-31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