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林泉高致
收起左侧

天工开物--技篇,论雕刻技法<皮下起伏,肉中见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论,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3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13 08:25 发表
现在的问题是,绘画是平面的,追求的是线条的笔墨意趣,而圆雕是立体的,追求的是寓时间于空间的体积感。

很有感触,忍不住插个嘴。从立体中提炼出平面,由平面展开成立体,这应该是表达事物的两种方式。那么这两种方式是否可以融和,或许说我们应该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来表达,这就牵涉到我们各自骨子里的东西了。
发表于 2009-1-1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请千版说的详细些
发表于 2009-1-1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可以说是偶在网上看见的,关于寿山石雕刻技法最深刻的论述,谢谢各位大侠。
发表于 2009-1-13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fjeyu 于 2009-1-13 16:50 发表
这文章可以说是偶在网上看见的,关于寿山石雕刻技法最深刻的论述,谢谢各位大侠。


林泉版主还有知见更深的文章还没发表呢!

看官悠着点,够消化一段时日的。
发表于 2009-1-1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江月 于 2009-1-13 13:52 发表

很有感触,忍不住插个嘴。从立体中提炼出平面,由平面展开成立体,这应该是表达事物的两种方式。那么这两种方式是否可以融和,或许说我们应该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来表达,这就牵涉到我们各自骨子里的东西了。

“从立体中提炼出平面”,说的是绘画;“由平面展开成立体”,说的是雕塑或雕刻。
从绘画与雕塑或雕刻两者的历史渊源来看,中西方是不同的。
西方绘画是从古希腊建筑和雕塑中借鉴空间意识和透视法,而我国传统雕塑或雕刻则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特别是人物表现)。
因此,这两种表达事物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所追求的旨趣是一致的:气韵生动。雕刻并不雕凿凸凹立体的形似,而是运用刀法把捉对象的骨气,通过姿态之节奏和韵律,以表现生命动象。
所以,只要能满足我们对于艺术旨趣的追求,方式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或书法,或绘画,或雕刻。

[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13 20:1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江月 于 2009-1-13 13:52 发表

很有感触,忍不住插个嘴。从立体中提炼出平面,由平面展开成立体,这应该是表达事物的两种方式。那么这两种方式是否可以融和,或许说我们应该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来表达,这就牵涉到我们各自骨子里的东西了。

千版不止一次地提到"骨子里的东西",这就释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不要为纷繁的表象所惑,执著、迷失于不应追求的对象中.
在日益强大的物质世界面前,人自身的问题逾发凸显,人是沉沦其中,还是保持原始的灵性,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儒家说: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
禅说:看脚下.
玄家说:含道应物,澄怀味象.
说一千,道一万,三教文化的核心都是在为我们的心灵寻找挂搭处,为我们的灵魂寻找安顿处,为我们的精神寻找寄托的家园.
实现的途径就是保持自我的自然状态,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两者相互映发、双向建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的艺术,我们的审美,就是要在对象中观照到"自我",体验到生命的真境."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我们的宇宙是一个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一个虚灵的时空融合体,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我们的艺术情怀是"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这些传统文化的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架构着我们的审美心理结构,仿佛已融入血液,积淀于潜意识里。我想,这就是千版所讲"骨子里的东西"的意味吧.

[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14 11:35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14 09:47 发表

千版不止一次地提到"骨子里的东西",这就释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不要为纷繁的表象所惑,执著、迷失于不应追求的对象中.
在日益强大的物质世界面前,人自身的问题逾发凸显,人是沉沦其中,还是保持原始的灵性,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儒家说: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
禅说:看脚下.
玄家说:含道应物,澄怀味象.
说一千,道一万,三教文化的核心都是在为我们的心灵寻找挂搭处,为我们的灵魂寻找安顿处,为我们的精神寻找寄托的家园.
实现的途径就是保持自我的自然状态,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两者相互映发、双向建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的艺术,我们的审美,就是要在对象中观照到"自我",体验到生命的真境."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我们的宇宙是一个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一个虚灵的时空融合体,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我们的艺术情怀是"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这些传统文化的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架构着我们的审美心理结构,仿佛已融入血液,积淀于潜意识里。我想,这就是千版所讲"骨子里的东西"的意味吧.


透彻,深刻!

发表于 2009-1-1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兄说的很对,如果我们深入思考,每段话都有深刻的含义。西方文化,总是试图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提炼出本质的东西,什么是本质?那就说来话长,三藏十二部,也就为了说个本质,这个问题咱一时也无法说清。但我们知道这个过程在西方的存在,文化也好,科学也罢,无不为此目的。这个过程也可以比喻成从立体到平面的提炼过程,当然,最后就是回归到点的问题。这种过程完成了吗?没有!这个我们可以从其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出,无论艺术还是宗教,都依然不能摆脱人类社会的影子,至于最后的那个点,仍然由造物主掌握着。那么在东方,我们来看看“格物致知”,“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时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格物致知只是儒家入门基础,开始就于点上做工夫,后面还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道家云太极两仪,释家云一念三千,可见儒释道三家,均得万物之本而现教化不同。东方的这个过程,可以看做由点到面到立体的过程。西方创造事物是为了追寻精神,东方为了体现精神创造很多事物,这话说着绕口,貌似没什么不同,但有层次境界上的区别。前者追本,后者起用。林泉兄在3楼的帖子上对此有详尽精到的论述!我们中华文化,是东方文明的极致体现。看看那故宫,已经不是一座建筑,那是一种精神。在穿越它见到皇帝的时候,我估计一般人无论从肉体和精神上都已经崩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5-9 2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